七月的骄阳将武进大地烘烤成一片金黄,大暑节气携着盛夏的炽热如期而至。武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与武进区博物馆联袂打造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体验"系列活动,以"大暑"为题,邀亲子家庭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伏夏寻古:知时节·鉴匠心
活动伊始,老师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为引,将大暑的节气特征与历史渊源徐徐展开。从物候特点“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到江南水乡“晒伏姜、吃伏面”的民俗传承,蝉鸣声中,孩子们感受着节气里流淌的东方智慧。
清乾隆款掐丝珐琅云龙透雕宝相花兽耳方冰箱,以蓝地缠枝宝相花纹为底,鎏金铜箍与如意云头提环彰显皇家气派。武进博物馆藏的明代素绫织金龙纹短袖夹衫则正静静诉说着夏日风尚,这两件精美的文物,成为连接古今的媒介,无声地传递着千年的匠心精神。
青艾承香:采本草·蕴清凉
翠绿的艾草叶经过揉捻、包裹、系绳,化作一个个散发着清苦药香的圆锤。父母与孩子的手交叠缠绕着棉线,如同编织着文化的纽带——艾草驱邪避暑的古老寓意,通过指尖的温度悄然传递给下一代。当第一锤轻轻落在肩头,药香与笑语便在空气中氤氲开来,传统智慧就这样从博物馆走入现代生活,完成了一次温柔的过渡。
文脉生风:融古今·续清韵
这场节气活动不仅让参与者读懂了大暑"盛极而衰"的深层意蕴,更在文物与手作的交融中,架起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正如活动尾声制作的那柄柄艾草锤,既承载着《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古老养生智慧,又浸润着当代亲子共学的温馨。如同大暑过后必有秋凉,文化的传承,正是在守正与创新的融合中生生不息。